


1秒競價、溢價40%,1.43億搶“雜草豪宅”是撿漏還是焦慮
來源: 鳳凰網作者:時間: 2025-10-20
當一套空置數年、門外雜草叢生的毛坯別墅,在法拍場上引來10位億萬富翁149輪瘋搶,最終以1.43億元溢價40%成交時,北京頂豪市場的魔幻一幕,撕開了高端房產交易的詭異面紗。10月17日,遠洋LA VIE與縵合北京(原霄云路8號)4套頂豪法拍房源引爆市場,2萬人在線圍觀、最短1秒競價間隔的狂熱場景,與當下樓市整體的冷靜形成刺眼反差。這場看似非理性的搶房大戰,實則是高凈值人群資產配置焦慮與行業結構性矛盾的集中爆發。
此次引爆市場的遠洋LA VIE獨棟別墅,堪稱法拍界的"逆襲者"。這套面積近1700平方米的房源,此前在8月和9月兩次流拍,起拍價從1.65億元降至1.32億元仍無人問津。但短短一個月后,它卻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:10位買家繳納千萬元保證金入場,從1.05億元起拍價一路廝殺,歷經147次延時競價,最終以8.4萬元/平方米的單價成交。而貝殼找房數據顯示,該小區同類掛牌房源單價最高達16.7萬元/平方米,即便與最低掛牌價10.6萬元/平方米相比,法拍價仍存在明顯價差。
同樣上演搶房大戰的還有縵合北京的3套房源。這3套面積均為455.27平方米的房源,起拍價均為5217萬元,其中一套歷經276次競價、272次延時,從10月16日持續鏖戰至次日上午,最短競價間隔僅1秒,最終最高成交價達5683萬元,單價約12.5萬元/平方米。值得注意的是,加上1%的技術服務費和1%的商家傭金,買家實際成本將進一步提高。而該項目此前10次法拍記錄中,多次遭遇撤回或流拍,即便是成交房源,競價次數也從未超過80次,此次熱度堪稱史無前例。
表面上看,這場頂豪法拍狂歡源于"撿漏"心理。作為北京豪宅市場的標桿項目,遠洋LA VIE容積率僅0.3、綠化率60%,190棟獨棟別墅占據稀缺湖景資源,套均總價上億元;縵合北京則以歐洲建筑風格、原生森林景觀和24小時管家服務著稱,明星業主云集,曾因"馬斯克購房"傳聞沖上熱搜。這些項目的二手房源不僅掛牌量少,成交周期也普遍較長,最近一次正經成交均要追溯到2021年之后,法拍市場的低價房源自然成為稀缺標的。
但深入分析不難發現,狂熱背后是高凈值人群的資產配置困境。在經濟增速放緩、股市波動加劇、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背景下,核心城市的頂級房產憑借稀缺性和抗通脹屬性,成為資本避險的重要選擇。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,2025年前三季度,一線城市法拍住宅成交總金額達280億元,北京法拍房成交均價42705元/平方米,雖低于普通二手房,但頂豪法拍房的折價空間相對有限,此次遠洋LA VIE的溢價成交,更印證了資本對優質資產的追捧。
與此同時,頂豪法拍市場的熱度也暴露了行業的深層矛盾。一方面,部分高端項目因開發商資金鏈問題或業主債務違約,導致房源流入法拍市場,成為市場供給的重要補充;另一方面,普通豪宅市場庫存高企、成交低迷,而真正占據核心資源的頂豪卻供不應求,形成"冰火兩重天"的格局。數據顯示,北京法拍房整體清倉率僅40.93%,成交折價率76%,多數房源仍面臨流拍壓力,只有少數核心地段的頂豪能引發爭搶。
需要警惕的是,頂豪法拍的狂歡并非樓市回暖的信號。此次成交的房源均為毛坯狀態,部分甚至雜草叢生,買家不僅需要承擔高昂的裝修成本,還可能面臨產權糾紛、物業費高等隱性風險。遠洋LA VIE的物業費高達18元/平方米·月,一套1700平方米的別墅,每年物業費就超過30萬元。對于買家而言,這場看似風光的搶房大戰,實則是一場高風險的資本博弈。
從行業視角看,頂豪法拍市場的異動,反映了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正在加劇。未來,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的稀缺頂豪可能會持續受到資本追捧,而普通豪宅和剛需住宅則面臨更大的去化壓力。對于高凈值人群而言,選擇法拍頂豪需理性評估風險與收益,避免盲目跟風;對于市場而言,這種非理性的搶房場景,更像是資本避險情緒的集中釋放,而非樓市復蘇的積極信號。
北京頂豪法拍的149輪競價,終究是一場少數人的游戲。當雜草叢生的毛坯別墅被炒至1.43億元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資本的狂熱,更是行業轉型期的迷茫與焦慮。在房地產市場回歸居住屬性的大趨勢下,頂豪的稀缺價值或許能支撐其價格,但非理性的溢價狂歡,最終能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仍是未知數。